打印页面

首页 > 沭阳新闻 > 部门动态 > 县民政局打好推动社会事务提质增效组合拳

县民政局打好推动社会事务提质增效组合拳

今年来,县民政局聚焦群众期盼,坚持问题导向,在殡葬服务、残疾人福利、婚姻登记等方面靶向施策,精准发力补齐短板弱项,持续推动全县社会事务工作提质增效,进一步增进了民生福祉。

深化殡葬改革,实现“逝有所安”。以推进省级丧葬礼俗改革试点为契机,加快县域殡葬设施建设,投入约1000万元占地145.75亩的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已进入土地报批阶段;投入90余万元提升改造5个乡镇老公墓,镇级公益性骨灰安放(葬)设施实现全覆盖。开展散葬坟墓专项整治,平(迁)坟墓1.23万座。全面落实惠民殡葬政策,至目前减免群众丧葬服务费用750万元。持续深化殡葬习俗改革,积极推动节地生态安葬,让文明殡葬、生态安葬、厚养礼葬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。

关怀特殊群体,传递“民政温度”。通过全国残疾人两项补贴信息系统的主动服务功能,确保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及时纳入保障体系。扎实推动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管理,推行残疾人福利扩面提标、资格认定、申请办理“全程网办”“跨省通办”,切实保障特殊困难残疾人的基本生活,全县1-11月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12588万元。深入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,为服务对象提供康复训练服务535人次、服药技能指导服务28人次、心理康复服务76人次。

优化婚姻登记,提升幸福“加速度”。以建设全省婚俗改革实验区为目标,不断优化婚姻登记流程,简化办事手续,提高工作效率,让群众能够更加便捷地完成婚姻登记。积极开展结婚登记颁证、婚姻家庭辅导服务,推进婚育服务一件事一次办,婚姻登记实现全省跨区域通办。开展婚前辅导教育、婚姻关系调适和离婚冷静期辅导服务,为当事人提供情感辅导、心理疏导、家庭关系辅导等服务。高质量完成“2.14”“520”等高峰日婚姻登记工作,推动户外婚姻颁证基地建设,积极引导良好的婚姻观、家庭观,倡导文明婚俗、弘扬时代新风,截至11月办理婚姻登记10690对、补发证件2754件。

保护地名文化,留住“乡愁记忆”。持续加大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力度,全面提升乡村地名建设水平,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深入挖掘地名文化资源,积极开展“乡村著名行动”,编纂《沭阳地名录》,新增标准路名牌304块,进一步方便群众出行。弘扬地名文化,城区“光荣路”等5条路街巷、“文峰桥”等3座桥梁以及沭阳闸、南偏泓闸2个水利枢纽入选全市地名文化遗产,“城内大街”入先省级地名文化遗产名录。按时完成“徐宿线”第五轮行政区划界线联检工作,促进界线双边人民群众安居乐业。

完善机制衔接,打造“慈善之城”。建立健全政府救助与慈善救助衔接机制,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急难社会救助,合力解决困难群众的“急难愁盼”问题,全力打造“慈善之城”服务品牌。先后组织开展“情暖江苏”“微爱善行”“瑞华助孤”“圆梦助学”等慈善项目18个,发放帮扶资金371.16万元,惠及困难群众1.5万人次。根据《沭阳县乡镇(街道)社会工作服务站设立实施方案》要求,积极开展“最美社工”和“最佳社工机构”评选活动,实施“五社联动”试点和“牵手计划”项目,全县注册社工服务机构20余家,从业人员超过2000余人。(荣超)

文章来源:https://www.houqiu.net/news/bm/1219/view_10218.s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