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新华日报]名角唱响乡音,一场持续400天的“共鸣”实践

热点新闻2025-02-17 11:28:01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2月12日晚,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行动暨宿迁市2025年“我们的节日·元宵晚会”在宿迁市沭阳县上演,省内名家与当地演员联手为全场观众送来了一场精彩热闹的演出。

“我从正月初三的第一场开始,几乎天天追,剧团演到哪,我就看到哪。”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市民刘辉告诉记者,沭阳是“淮海戏之乡”,虽然如今大家不缺戏看,但这样高规格的演出,是极为难得的,尤其是最近这阵子,常常有几届“梅花奖”得主在台上同台演出的难得时刻,让戏迷们过足了瘾。

场场爆满,群众的掌声与欢呼声,成了沭阳县蛇年春节文明实践最动人的“年味”。沭阳县为承接好省“茉莉花开”文艺直通车行动,自正月初三起,33场高规格戏曲在县文明实践中心与各乡镇(街道)文明实践所(站)轮番上演。

“以前只能在收音机里听戏,如今名角就在眼前!”在沭阳县桑墟镇,牛学珍也在78岁侄媳妇的搀扶下赶来“追星”。她坦言,今天就是92岁的她大型“追星”现场。这番感慨也道出了许多沭阳人的心声。为保障演出质量,沭阳县成立“一场戏一个专班”,每一场戏都由县委宣传部和文旅部门负责人挂钩,统筹协调省级院团、本地剧团及民间艺术团队,确保演出既有梅花奖、白玉兰奖得主领衔,又有本土剧团优秀青年演员参与,节目还融入乡音乡情的创新编排。

沭阳县文旅局局长张海涛介绍,2024年沭阳全年开展戏曲下乡、非遗展演等文明实践活动超400场,覆盖全县所有乡镇。从乡间地头到街头巷尾,从耄耋老人到年轻票友,文化惠民真正实现了“零距离”。正如连续追了12场演出的戏迷赵先生所言:“这样的阵容,电视上都难得一见!”

为何县委县政府如此重视“送戏下乡”?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认为:“党委政府工作与群众‘共鸣’,群众理解,工作才能顺畅推进。”近年来,沭阳以文明实践为抓手,推行“文明诚信”“沭阳无赌”“喜事新办”“白事简办”等五大行动,成效显著。而“茉莉花开”行动的成功,正是这一理念的延续——通过文化浸润,群众与党委政府的情感纽带愈发紧密。

2024年沭阳“白事简办”推行率达92%,攀比宴请、赌博现象大幅减少,文明新风逐渐深入人心。

姜若鸣认为,沭阳的实践表明,文化惠民不仅是在“送演出”,也是在“种文化”。通过“艺术家驻村计划”和“群众点单”模式,基层文艺团队得到专业指导,民间创作活力迸发。例如,乡音淮海剧团由退休教师、家庭主妇组成,自编自导的节目既接地气又传递正能量。另一方面,政府以“三名工程”(名团、名剧、名角)为抓手,推动淮海戏传承创新,培育青年演员,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彩。他表示:“群众的支持让我们‘尝到了甜头’。未来,我们将继续以文化为媒,让文明实践成为县委、县政府工作的‘内生动力’,也让我们的工作能够真正落到实处。”

[责任编辑:陶小闲]

论坛爆料:沭阳论坛网 在线投稿:爆料台 邮箱投稿: news#houqiu.net (请把#换成@)

客服电话:0527-88274850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22 houqiu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苏ICP备17074893号-8 苏公网安备321322020012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