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交汇点新闻]“不要车房、家业自创”沭阳的人情交往是怎么回归理性的?

热点新闻2023-02-16 09:12:01
穿越到手机

微信扫一扫 分享更精彩

举报与纠错 打印本文

交汇点讯 “我是沭阳小大姐,我承诺,拒绝高额彩礼,不要车,不要房,自己家业自己创!”2月10日上午,宿迁市沭阳县50多名适龄女青年签下承诺书,向高额彩礼说“不”。

从2020年开始,沭阳县大力推进移风易俗,倡导“婚事新办、白事简办、小事不办”的新风俗,持续开展“拒绝升学宴,引领新风尚”主题活动,深入实施“净风2022”专项行动,常态宣传人情新风“宿9条”,破除群众“思想障碍”。三年多来,全县人情消费负担逐步减少,“喜事新办、白事简办、小事不办”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。“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,推动形成文明乡风、良好家风、淳朴民风,努力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。”沭阳县委书记彭伟说。

破立并举,“小规约”成为“硬杠杠”

“再困难的家庭,起码要请'两吹一打’三个吹鼓手,不然会被人说不孝顺。”2月8日下午,曾做过30多年吹鼓手的沭阳县钱集镇村民陈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,按本地风俗,老人去世办丧事至少要三天左右,这期间,女儿和女婿光在请吹鼓手上就要花掉几千甚至上万元,再加上摆酒席等,一场丧事没有两三万元办不下来。

这还只是“基础开销”。为了讲究所谓的排场和面子,许多家庭把吹鼓手换成了乐队,把挽幅和花圈换成了电子拱门、电子花圈,还有的专门搭舞台、请表演队,以致跳热舞、说低俗段子等一些不文明的表演夹杂其中,花样不断翻新,费用也成倍增长。

畸形的人情消费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。从2020年开始,沭阳县按照“政府指导不主导、帮办不包办”的原则,广泛开展以“减人情负担,扬文明新风”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,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,通过党群议事会、村(居)民代表会讨论制定“人情新风”村规民约。

“不编'顺口溜’、不抄口号,每一条都是直接、具体的条款,让老百姓一看就懂、拿来就用。”沭阳县委常委、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,各个镇、村对婚事、丧事、其他喜事等三类事项,陆续形成了一条条“小规约”,诸如:结婚宴不上高档烟酒,随礼一二百;白事上门吊唁的庄邻不在事主家吃饭;禁止请人哭丧,禁止摆放电光门,禁止与丧事氛围格格不入的歌舞表演……这些规约对操办内容、宴请范围、随礼标准等都做出了具体规定,渐渐地便成了村民们自觉遵守的“硬杠杠”。

“以前村里有红白事闹腾得很,现在村民都很自觉,大家都积极响应号召,白事从简,喜事新办,不大操大办,也互相不攀比了。”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党总支书记胡方喜说。

干群“共情”,“治理者”成为“服务者”

“村支部书记张丽经常上门看望村里年龄较大的老人,像走亲戚一样,看看老人,一再关照儿女要好好照顾老人,让老人家安享晚年。”沭阳县华冲镇柳口村的周尚举告诉记者,“我家兄弟姐妹有4个,父亲去世时接近90岁,按老规矩是要好好操办一场的,让老爷子走得越'风光’越好。”

老人去世后,张丽不仅第一时间登门吊唁,代表村里送了花圈,还带着红白理事会成员帮忙操持起了丧事。从老人去世后的死亡证明等各项手续,到布置灵堂、招呼宾朋等,连续3天里,张丽尽心尽力,忙前忙后。“前来吊唁的亲友们看在眼里,更是从内心感受到党委政府对老百姓的重视。在张丽书记的感召下,我们兄弟姊妹很认可,自觉按照村规民约不摆电光门、不请吹鼓手、不请戏班,一切从简。”周尚举说。

桑墟镇老庄社区70岁居民白汉才说,移风易俗好,减轻了很多负担,特别是办白事时,庄邻特别容易攀比,那些环节多的让人受不了。现在大家都一样,村干部送音箱来免费用,还来帮忙,抚慰了群众失去亲人的悲痛,一下子拉近了群众与干部之间的距离。

“村干部是落实移风易俗工作的'第一责任人’,群众家里有红白事,必须主动上门,这是县里一直倡导的。”沭阳县文明办主任崔桂华介绍。沭阳县还倡导,乡镇党委政府或村(社区)统一购置音箱设备,免费提供给丧户使用;遇到谁家有丧事,镇村干部第一时间代表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上门送花圈、吊唁,对丧户进行慰问;有的村70岁以上老人过生日,村干部还上门送蛋糕祝贺,遇到青年参军、孩子上大学等,村两委组织举行茶话会、集体欢送等,这些既节约又文明、有仪式感、有意义的暖心活动都深得村民们的认可,逐步代替了之前逢事必请、逢事必办的不良风气。

建章立制常抓不懈,基层工作“一通百通”

龙庙镇设立移风易俗专项资金,向每个文明治丧的家庭发放移风易俗引导资金300元;钱集镇设立“新风大食堂”,为办红白事的群众免费提供办事场所、平价菜、司仪等便民惠民服务;陇集镇将移风易俗纳入文明户评选标准,为评上文明户的家庭每户发放200元水电费补贴;青伊湖镇创新实施“文明小铺”积分管理制度,移风易俗积分可兑换日常生活用品……沭阳各乡镇根据自身实际推出了不少行之有效的“土办法”,推进了移风易俗工作。

移风易俗,是一项关涉基层工作全局的长期性、系统性工程。“这一工作本身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'大练兵’,抓得好,可加深干群'鱼水之情’。”龙庙镇党委书记时训柳对此感触很深。2019年刚到龙庙工作时,起初,他常常要花费一上午的时间,用在接待群众,处理群众诉求上,日常工作也会听到群众抱怨的声音。“于是,镇里以改善民风为突破口,把'抓党风、转政风、促民风’融入移风易俗工作中,事事党员干部带头,给村民们做榜样,并及时帮解难题。现在来诉苦的村民少了,社会风气好了,基层工作开展起来也'一顺百顺’了。”

“村里有老人去世,我们镇村干部都会第一时间上门吊唁慰问,只要有空,我都会前往吊唁,现在群众都把我们镇村干部当成贴心人了。”刘集镇党委书记宋听松深有体会地说,通过坚持不懈地抓移风易俗工作,群众对基层政府的认可度提高了,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了,对镇村的工作都能给予极大的支持。

“移风易俗,贵在长期有效坚持、久久为功,沭阳坚持自治、法治、德治相结合,力求在思想上形成自觉、在制度上形成规范、在风气上形成氛围。”姜若鸣说。沭阳县近年相继印发了《关于开展“减人情负担 扬文明新风”主题活动实施方案》《关于建立“拒绝'升学宴’ 引领新风尚”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》等12份制度文件,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文明村镇、文明单位评选,探索长效机制,用制度固化移风易俗成果,推动该项工作有章可依、依章而行。与此同时,沭阳强化县、乡、村三级联动,每月开展县级身边好人评选,每季度开展镇村“好人”“孝星”等各类身边典型评选;建好用好“好人园”“好人长廊””“善行义举榜”等阵地,围绕好人事迹创作编排一批戏曲、小品、音乐等文艺作品,定期邀请各类典型参加“道德讲堂”宣讲活动,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的形式润物无声地教育人、引导人。

新华日报·交汇点记者 孙旭晖

[责任编辑:解月清]

论坛爆料:沭阳论坛 在线投稿:爆料台 邮箱投稿: news#houqiu.net (请把#换成@)

客服电话:0527-88274850
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

热门推荐

关于沭阳网 | 本网动态 | 联系方式 | 投稿荐稿 | 免责声明 | 广告投放 | 微信平台 | 意见反馈 | 删帖须知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地图 | RSS订阅 | 手机站
Copyright © 2007-2022 houqiu.net All Rights Reserved.
苏ICP备17074893号-8 苏公网安备3213220200121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