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沭阳以打造民政大数据服务中心为依托,在关联事项集成办、异地事项跨域办、政策兑现免申办、简易事项智能办等方面积极探索,跑出智慧民政“加速度”,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。
一是建立“智救”平台,让“救在身边”更精准。依托省大数据信息系统建设社会救助综合服务平台,简化社会救助办理程序,先后将保障标准与物价挂钩机制、流浪乞讨人员救助、一站式医疗救助和高龄津贴发放等救助、补贴、津贴发放纳入“免申即享”范围,让民政惠民政策“免申请、零跑路、快享受”;利用大数据平台对13.1万低收入人口实施动态监测,并通过与医疗保险、残疾评定、孤儿监护、慈善帮扶等信息的共享交换,分析发现可能符合救助条件的对象;持续推进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建设,目前已实现43项省市数据线上对接。2024年运用大数据核对低保对象58817人次、特困人员4470人次,为实现精准救助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二是建立“智养”平台,让“沭适养老”更暖心。沭阳投入资金180万元建成县级养老服务信息服务中心,梳理整合全县45家养老机构、56类涉老服务数据,通过绘制智慧养老地图,整合养老机构管理、高龄津贴发放、居家养老服务、智慧助餐服务等系统,打造15分钟居家养老服务生态圈,发展老年人在家“下单”、智慧养老系统“接单”“派单”、优质养老服务“上门”的完整服务链条,及时为老年人提供探视、照料、助餐、代购、紧急援救等一站式到家服务。目前全县纳入每周探访关爱老人3169人,探访关爱率100%。
三是建立“数政”平台,让“惠民服务”更及时。沭阳完善民政数据服务管理平台,围绕数据开放流动、应用场景示范、发展模式创新、业务监管治理等重点,绘制民政规范化建设“一张图”,强化数据展示分析和融合应用。截至目前,已基本实现 “救助帮扶一件事”“公民婚育一件事”“扶残助残一件事”“社会组织登记一件事”“公民身后一件事”等九大类业务专题板块“一平台”系统操作、“一张表”数据填报、“一站式”集成办理,有效解决基层多头报、重复录等问题。同时,定期筛查并更新基层民政业务数据,完善省、市两级数据直达服务专区,推动政务数据直达基层,减轻基层负担。(荣超)
读完这篇文章后写点感想吧 你还可以 收藏 留以后再看